查看原文
其他

十六年前的一部国产动画,讲述了最现实的「开学第一课」

小趴 动画学术趴 2019-04-02


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也很难见到这么有深度、这么适合儿童教育的国产儿童动画了。


文/白胡椒



从上周起,2018史诗级灾难大片《开学》已经在全国陆续上映。除了疯狂泛滥的“开学恐惧症”外,央视一年一度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出乎意料的占据了微博热搜榜和朋友圈。

 


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精心策划,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在官方的宣传中,“这是一档大型公益节目,是一份在开学季送给孩子的大礼,被誉为‘儿童的春晚。”

 

不过今年这份“开学大礼”却引来了家长们的诸多吐槽。

 

9月1日晚八点,很多家长“被迫”和孩子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结果却等来了将近十三分钟的广告,这些广告大都是各种培训机构以及学习用APP。

 


最可笑的是,有家长反映,在节目播出过程会出现一个养鸡游戏的扫码互动,可充值买鸡。很多学生抢家长手机扫二维码,甚至理直气壮的玩起了游戏。

 

其实,懒散了近两个月,“开学第一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家长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像这种强制性观看某档节目的教育形式往往会趋于形式,最终适得其反。

 

那真正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或者说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其实有一部非常现实国产动画,早在十六年前就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小明和王猫》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教育动画作品,这部动画由CCTV6、青青树2002年联合出品,由韩三平等人联合制片,导演和编剧均为“魁拔之父”王川,并且获得了首了届中国动画成就奖提名奖。


豆瓣评分截图


如此硕果累累的一部动画,播出后在社会上得到了强烈反响,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央视没有继续播出该剧,创作公司也没有继续创作这部动画,仅仅13集并没有完结。(13集版本为每集22分钟,现网上的18集版本则是每集6-20分钟不等)




《小明和王猫》又被称为“中国小学生真实生活写照之动画版”,讲述了一个中国普通二年级男生的生活日常和心理成长,无论是画风、情节还是思想主题都没有仿日仿美的痕迹。


虽然这是一部儿童动画片,但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成人化的思想依然经典。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也很难见到这么有深度、这么适合儿童教育的国产儿童动画了。



这部动画的画风粗陋,配乐也稍显的诡异,多采用人物心理活动外化的叙述方式,可能不太符合现在孩子们看动画片的主流审美。然而,《小明和王猫》却完全是从生活出发,从现实中提炼,真实地刻画出了中国学子所面临的困境与窘境


尽管距离这部动画诞生已经有十多年了,动画中描述的儿童状况和提出的社会问题,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解决,直到现在依然适用。



王小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妈妈是商场售货员,爸爸是一名会计,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小明报了很多的课外培训班,让刚上二年级的小明苦不堪言。


就在这一学期开学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怪事——从小明卧室的墙里走出来了一个人。他自称王猫,无所不能,可以带着小明到达任何他想去的地方,看到各种有趣的情景,甚至能让时光倒流,使做过的事情重新开始。王猫就像小明的守护精灵,只有小明看得到他,别人都感受不到这个人的存在。



在小明的班上,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同学:一个是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的张伟,他的爸爸是一个饮用水公司的总经理,家里非常有钱;另一个则是每次都考全班第二的周娜,她非常想超越张伟取得第一,具有强烈的嫉妒心和好胜心,而她的爸爸是一个社会上非常有名的小提琴家。


张伟和周娜这两个角色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前者是心高气傲每次都争当第一的富二代,后者则是爱打小报告、有攀比心的小姑娘,或许每一个人的班里都曾有这样的同学存在。



在小明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诸多不快乐的事和难以理解的事,他会遇到攀比产生的嫉妒,遇到言语的虚伪性,遇到以成绩定优劣的尴尬……他的生活范围也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圈子,而他身在其中有时候无法第一时间准确地作出判断。在这些情况下,王猫都会出现在小明身边,而他的因材施教让小明逐渐领悟了许多老师和家长不敢直言教导的道理。


不同于小明的爸爸妈妈,王猫站在和小明完全平等的立场上,不用成人的那一套规则来强迫小明,更不会对他一昧地严厉呵斥。为了让小明能够自己主动地接受,王猫为小明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和新颖的教育场景,寓教于乐,让小明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比如,梦中的王猫带小明上陈老师的语文课,一向严肃的陈老师竟然手舞足蹈地跳起来生字歌:“‘汤’是三点水外加一勺汤;‘糖’是唐老鸭抱着米花糖;‘躺’是身字边靠着小和尚;‘烫’是一堆火熬着一锅汤。”


后来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小明因为对生字歌的深刻印象在陈老师讲述之前就记住了所有的字,其效果远胜于原来“课后把每个生字连拼音各写十遍,再抄五遍课文“的枯燥练习。



再比如,学校举行”十项全能小能手“比赛,比赛的前三名将得到优秀学生的加分,因此小明的爸爸妈妈对此非常重视,给小明安排了演讲训练,还让少年宫的绘画老师手把手给小明画了一幅画。


高强度的训练和日程紧密的培训班让小明有些喘不过气,梦中,小明向王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王猫则带着小明参加了赛马。第一次,小明的马没有经过训练,顽劣不堪,不仅没有取得好的名次还将小明摔了下来;后来,王猫将小明的马送去培训,再接回来时马儿非常顺从,却依旧跑不过别人从小就开始训练的马。比赛过程中,小明为了让马跑起来更轻松,便脱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这一招让小明超过了别人的马最终取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这一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实则充满隐喻。在这里,实际上是用马来比喻孩子。一开始,小明作为骑马的人,即孩子的父母,认为“马就是让人骑的”,因此会责怪未经训练的马不中用,比不过别人接受过训练的马。


后来,马被送去进行了短暂但高压的训练,但临阵磨枪毕竟无法比的上别人“从小训练”的基本功。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小明选择了脱衣服,即给马“减负”,让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和优势,才最终拿到了比赛的第一名。


这样换位思考的教育方式让小明充分理解了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也能够逐渐接受那些他并不真正喜欢但有可能对未来的自己有所帮助的东西。当然,这里的”赛马“也与现实中的”小能手比赛“形成了互文的关系。


正是此次赛马的经历让王小明有所选择,在比赛前放弃了父母制定的程序化比赛内容,另辟蹊径发挥出最好的自己,最终和自己的那匹马一样取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当然,小明取得比赛第一还归功于他的说话课老师,正是小李老师让小明懂得了什么叫做“好好说话”,才使他在台上演讲时说出了真实的自己。必须承认的是,说话课所讲内容,影射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当今社会很多成年人在面临同样的状况时,也未必能真正做到“好好说话”


那么,大家都会开口说话,可什么才是“好好说话”呢?动画一开头就给出了反例。



由于张伟每次都是全班第一,所以开学典礼这天他代表学生上台讲话。张伟面对着全校师生,摆出了所有中小学都能见识到的千篇一律的“朗诵腔”,“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树上的小鸟唱着欢歌。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


这样的情景在每一个学校“国旗下的讲话”中都能看到,孩子的自我思想和真实情感被程序化的应试规范给阉割掉了,只剩下这样一具缺乏想象力和个人特质的空壳在机械性地念稿,这,就是典型的“不会好好说话”



在说话课的第一节课,小李老师让大家先进行自我介绍。张伟一站起来就是紧绷的发言状态朗诵腔,他腰杆笔直,气宇轩昂,一开口就是:“我叫张伟,姓张的张,伟大的伟,是英华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学生。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爱好是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好文化,为祖国建设努力!奋斗!”


然而这样的打官腔却得到了老师的否定,也让周娜在一旁大声抗议。可是,当周娜站起来也自我介绍的时候却犯了和张伟一样的毛病,她不仅用浓厚的官腔说:“我的爱好是唱歌和拉小提琴,我想以后当一名艺术家,为很多的人带来欢乐!”,还双手背腰,闭着眼睛摇头晃脑,气派更甚,也被王小明在心里吐槽“不好好说话”。



那么,真正的好好说话是什么呢?首先,被提问或者当众演讲的时候,应该放平心态,像平时普通说话一样,而不应该提拉一口气换上一副公式演讲的朗诵腔。



其次,说出来的内容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自我想法,而不应该是虚情假意的官场排面话。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很少需要真正面临到成年人吹捧客套的情景,也不应该在潜意识里将排面话当作展示自己的捷径。



最重要的是,跟人说话是在与人交流,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交流的对象,了解对方想要知道什么信息,有所选择地与其对话。比如跟别人自我介绍时,就应该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大概的了解。


当满足了这些要求时,就满足动画中对于“好好说话”的定义了。只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老师会进行这样理念成熟的说话教育,而更多的是演讲与口才班教孩子们如何正确地用朗诵腔和排面话解决问题。现实中的家长倒是更像王小明的父母,更偏爱应试教育的一套规则,然而,他们对孩子的苦口婆心和殷殷期盼却可能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天性。



《小明和王猫》中,王小明的妈妈总是爱说“别跟孩子提钱的事”、“生在福中不知福”、“咱比学习不比玩”……这样的话大家是不是都似曾相识?


小明的妈妈因为没考上大学,只能当商场营业员,所以望子成龙的心情非常迫切。她自己小的时候家境不好,热爱音乐却没钱买钢琴,只能和几个姐妹抢一架玩具琴,因此她给小明买了钢琴报了培训班,逼迫小明学习他不爱学的东西,还让教育他“贫困山区的孩子想有这样的条件还没有”,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努力学习。这样的话大家是不是也曾经听过?



现实生活中,对于孩子来讲,这种话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道德的重压,从而产生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别人的负罪感——孩子被父母无情地指出占用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所以一定要珍惜所有,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吃不饱的人。


然而,在动画中,当疑惑的小明去找王猫寻求解答时,王猫告诉他,虽然以过去的条件很多人吃不饱,现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吃不饱,但人和人的境遇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因为有人还在挨饿所以你既然占用了资源就必须吃到撑。过犹不及,如果让那些没学上的孩子们有城里孩子们一样的学习压力,他们也会受不了的。


这样的解释不仅能为王小明解开心中的郁结,也能让千千万万遇到同样道德困境的孩子们派遣掉心理上的负担。


学习并不是因为你占有了学习资源而别人没有,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就对不起被你占有资源的那个人;学习更多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比如我要比别人更具有竞争力,我要达到一个现代人的认知需求,我热爱这一学科所以我自发地学习……尽管父母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如果没能对这件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后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过,《小明和王猫》中也有非常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张伟一直以来考试次次都是第一,因而产生了一种“我永远是第一,不可以有人超过我”的扭曲心理。然而,在“十项全能小能手”比赛中他却屈居第三,心中愤懑难以自持。


张伟的爸爸虽然是从小辍学工作没什么文化,但他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敏锐地洞察到了儿子心理的扭曲与畸形,于是运用手段让张伟在赛车比赛中输掉,教育了他“人,不可能事事都得第一,更不会永远都能争得第一。人要勇于接受失败”这一人生道理。张伟永争第一的好胜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有能够坦然接受失败,才能真正地成熟起来,理性地面对人生中的竞争。



可以说,《小明和王猫》对孩子的教育涉及到了各种情况各种问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困惑和难以消遣的心理瓶颈。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也许并没有王猫这一虚拟的守护神能寓教于乐地引导孩子们合理解决问题,因此动画将这个形象提取出来,帮孩子们有效地答疑解惑。


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刻板的说教,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诲,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逐渐成长,从而使得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时今日,充斥在电视机上的诸多儿童动画,也许有精致的画面,也许有酷炫的特效,也许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却罕见《小明和王猫》这样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性质了。相比之下,这部动画却是真正适合给孩子看、真正能够解决孩子困惑的。虽时隔近20年,却依然适用于今日;虽称之为儿童片,却适用于所有义务教育学龄内的学生。



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面临重负难以自遣,请一定要看一看《小明和王猫》,虽然它画质堪忧,画风清奇,配乐奇怪,动画制作也算不得如何精致,但是,它却是真正的国产好动画,足以称为一代经典,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现实的锤炼。


如果你是家长,家里正有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内的学生,那么这部动画也请一定要看一看。


这才是真正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儿童片:虽然它无法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但它却讲述了,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怎样处理才能让教育对孩子起到更大效益。



今日话题


你们记得《小明和王猫》这部动画吗?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欢迎置顶公众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近期热文



| 山寨动画乐园 | 大师王柏荣 | 莱卡动画人 | 樱桃小丸子 | 蓝猫的辉煌与没落 | 致郁版《工作细胞》学术趴网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